艺术范儿的艺术人生 记画家、艺术教育家马一平(二)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专访系列之马一平
  • 2016-12-15
  • 四川艺术网
  • 刘粮库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早慧的儿童 自由的少年


马一平从教50多年,桃李遍天下,在学生、部下以及艺界同道中口碑之好,简直让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心生敬意。那种亲和力、那种招人喜欢的格魅力是从哪里来的?与其童年所受教养有无系? 


马一平的祖上在浙江东部的龙游县。龙游县历史悠久,早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后设县,隶会稽郡。交通发达,是链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枢纽。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当代文化人中,两院院士就有三名(汪燮卿、郑树森、杨小牛)。解放前的马家,在当地属于富裕人家,格外重视教育。马一平的父亲,先后就读杭州艺专和国立北平艺专。抗战爆发后,到川东的江津县沙镇当中学老师。1941年,马一平就出生在沙镇。母亲是渠县人,外公外婆都是大户人家,识文断字,马一平7岁在北碚读四年级上学期时,曾到渠县的外公家自学过半年,记得外公很喜欢读书看报,听书看戏,经常看到他坐在藤椅上看线装书,有时还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出声来。外公家紧挨着一个大祠堂,里面有私塾教学场所。小马一平走到哪里,都没离开文化圈儿。


《俄罗斯情怀1——午鈡》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5


有人会问,“7岁读四年级,难道4岁上小学?”是的。马一平天生聪慧,混沌未开之时,父母就开始教他这,教他那,慢慢地,到4、5岁上,一年级的语文算数知识就不够教的啦。有一阵子,父母发现这个小孩子做梦说梦话的内容,都是认字、算数那些事,吓了一跳。“糟啦,这孩子着什么魔啦!该不会出问题吧?”夫妇俩怕孩子出状况,商量了几次,最后决定送去幼儿园,无奈马一平死活不愿意,咋办?于是两人把心一横,干脆直接送他上学。哪知道,5岁的马一平对一年级的课程全都懂,就这样,直接读了二年级。


马一平小时候有一个文化氛围浓厚、利于自由生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社会和家庭。那时候,父亲除了教书,还要接一些广告、招牌画,给人画像等生意,挣钱养家,父亲的朋友圈也大都是文化人,家里长常常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马一平至今还记得,北碚警察署一个官员要给母亲画像,带着好几个警察找上门来,咋咋呼呼地吓唬父亲,“你要认真画啊,要是画不好,我就把你关起来!”马一平家住在闹市区,附近有个剧园子,父亲常带他去看戏,回到家里,还一边讲戏里的故事,一边在地板上画戏里的人物。马一平5、6岁上,父亲就在重庆市广告社画广告,1947——1948年,还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碚设立的卫生知识宣传点兼职画画,1950年参加解放军后,被派到重庆市文化局负责组建大众美术工作室,因为刚解放,新政权的宣传任务很重,那阵子,父亲画了大量宣传画,特别是共产党的领袖,从马恩列斯,到毛刘周朱陈林邓等等,都画过。现在回想起来,马一平承认,他对绘画的热爱,有父亲的影响。


乡村艺术家 布面油画 122×140 1984年


马一平9岁前,一直在北碚。嘉陵江畔的北碚是"重庆后花园",享有"重庆的书香门第"之誉,唐宋以来,许多文人骚客居住于此,创作了大量经典诗篇。卢作孚、卢子英兄弟俩主政北碚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文化建设达到历史高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避轰炸,大量机构迁到北碚,使之成为一个远远超出地域行政设置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特别是几十家文化新闻机构和大批文化名人来此,创作、出版、展演的作品不计其数,北陪的文化教育之活跃繁盛,可谓极一时之盛。“北碚这个地方对我很重要,文化氛围、民主空气都很浓,”马一平说。他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教师都很敬业,除了课本教学,经常灌输的是互助、友善、平等、正义等等传统美德方面的内容。每周在操场上举行的全体师生参加的周会上,校长或教务主任都要训话,内容就是总理遗嘱,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故事之类。马一平很怀念那段生活经历,“这些潜移默化的教化对我的成长大有助益,这是一种价值!”


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老天对童年、少年时代的马一平格外照顾,让他在那样特殊的环境里自由成长。1951年,10岁的他,随家迁到重庆,考上了中学,当年,他画的领袖像素描在全市举办的画展中获奖,此后绘画兴趣一发不可收,甚至带动班上很多同学,晚自习完成作业后就画画。一次校长巡视,发现这么多学生在画画,大发雷霆:“真不像话,怎么能拿自习时间来画画,数理化这么重要的课业怎么都不重视啊?”训斥了学生,又去批评美术老师,美术老师被骂得一头雾水,自感冤比窦娥,从此坚决不再上美术课,改去教生物啦!在西南美专(四川美院前身)附中1954年第一届招生,四川美院1958年第一届本科生招生中,马一平顺利过关,开启了此后的艺术人生之路。


大巴山的收获 布面油画 120×90 2007年


“小时候,你有过刻骨铭心的事儿没有?”我问。


“有啊!7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妹妹,乘木船去渠县姥姥家,过一个叫丈八滩的地方,激流奔涌,惊涛击船,几次差点要翻的样子,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后怕。所以,我一直想画川江号子,表达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马一平说,以前没空,以后一定要找机会画出来。


“讲一个你小时候很有趣的事吧?”


《绿色湄潭》  布面油画 135cmX 85cm  2016年 马一平


“呵呵,随便讲一个吧。1949年10月,国民党军溃逃路过北碚的头一天,卢子英(时任北碚管理局局长)亲自在大喇叭上喊话:市民们,明天国军要撤离重庆,请各家各户在大街两边摆好桌子,准备好热水饭菜接待!结果国民党大军撤退,北碚没有遭到任何破坏。第二天,卢子英又在大喇叭上喊:市民们,明天,解放军要进城来,请各家各户准备迎接,打出红旗,横幅标语要写上——欢迎解放军,建设新中国!”


直面天翻地覆的大事变,北碚人民那么从容淡定、平和有序,背后支撑的是信念,更有文化因素,我想。


天资秉赋,家世家教,人文环境,优秀人才成长的最重要的主客观条件,让羽翼未丰的马一平占全了。只是,在振翅高飞之前,还需要磨炼。(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艺术范儿的艺术人生 记画家、艺术教育家马一平(一)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215/572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埃歌唱家蓉城演唱会将在ICON云端·天府音乐厅举
  • 【活动预告】李牧雨《明仔奇遇记》新书首发暨读书分享
  • “他乡”在远方——由甘洛写生所想到的
  • 崭新绿色公园
  • 德拉克洛瓦:为之醉心的幻象
  • 弥牟有座八阵图
  • 关键字马一平画家艺术教育家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