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一画性空灵 彭先诚绘画艺术侧记(完)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专访系列之彭先诚
  • 2016-12-08
  • 四川艺术网
  • 朱学才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一生痴绝处  一画梦古今


一个艺术家的宝贵之处,不仅是让人们能欣赏到高水准的艺术作品,还有他们穷其一生摸索、积淀的艺术经历与经验。彭先诚的创造性的艺术道路,极具他的个人特色,是一个职业画家专长与文人画家优点相结合的创造道路,是重视造型基础、顾及民间欣赏习惯、又重视诗书画印结合的道路。一直希望彭先诚老师的艺术人生能给予更多艺术爱好者、从业者以启迪,我将与彭老的对话内容整理出下列部分文字,以飨读者:


中国绘画有着很独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绘画都是要经过专业的美术院校的培训,但是中国画有它很独特的意义,齐白石上过美院没有,黄宾虹读过研究生没有,张大千考过哪个学校没有?所以说这个中国画成气候,我觉得往往和学校培养没有必然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画作为绘画他是一个种类,作为文化来说,它涵盖的面就很宽,中国画说穿了,从它的门类来说,就包括了诗词书法篆刻文学哲学等等,绘画都是排在最末的,因为他的知识结构就不一样,作为一个中国画家的成长,他和西洋画家的成长那是不一样的,差别在于,画西洋画的大多是在青年时期成名,梵高就是例子,死的时候才三十多岁,很多西洋画的大师,印象派的大师,他的黄金时期都在三四十岁,往往有些个别的老年印象派大师,也不得了,但是中国画家往往成气候,成为大师的时候,都是在晚年,这说明的问题就是,中国画在世界绘画中他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是由于他的知识结构所具备的。你要一个年轻人二三十岁就成了中国画家,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个例,当时宋徽宗底下有个宫廷画师18岁之前就画的《万里江山图》但是他十八岁就死了,这个算是一个个案,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来说,成功的都是寿命比较长的,黄宾虹91岁齐白石94岁,他是一种各种文化的积淀:思想、技巧、笔墨、艺术经验、绘画经验、人生阅历与悟性,越老脑壳越灵光,人老画没老也成不了气候,中国画是很漫长的过程。中国画比较知名的画家,都不是从美院出来的。有卖菜的,有搞设计的,我是小学教师,但是绘画的经验过程就很长,从小就喜欢,当成爱好,好玩,这个经验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


1988年 李可染先生观彭先诚作品


我是自发的学习绘画,除了吃饭睡觉,最爱的就是画画,只要有机会,都在画画。画画画不准你还画什么呢?要先画型,后传神。型都画不成,还传什么神?造型必须要训练。深入基层去画速写,去练基本功。必须要型神兼顾,这是必须要有很多年功夫才可以得到的。如果想“目之所及,可以跃然于纸上。”这种是要经过长期的锤炼,到现在小速写本都有三百来本,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绘画看得越多眼界越开阔,你的底气就越足。绘画要往前面走,就靠要画山水画来提高。作为哲学观念,山水画中就能体现,“施古人不如施造化。” 作为中国画家你要思考,中国画的透视方法为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这大大的超越了西洋画中的透视法。中国山水画包括了中国很重要的笔墨元素,山水画可以把中国的传统观念涵盖进去,画到最后是在画哲学,是在画思想。


每个人到后面都有他的艺术风格,我的艺术风格形成在八十年代中晚期,这种形成我觉得主要得益于敦煌学习,条件艰苦的学习环境是最好的,可以在那临摹壁画,基本所有的洞窟都看了,临摹一天两天都可以,笔法是比较写意简易的笔法,这种就形成了后来我的风格,风格形成了,就不能够失手,艺术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汉篆对我影响很大,它的融合让我的作品很传神,有动态,但他的使用不是在繁复中提炼出来的,是用减法,大道上减,不追求繁复,追求简略。还有唐代的线刻,唐代的绘画纸本传下来基本没有,很难得,大画家留下的基本没有,能确定的都是宋人临摹传下来的。线刻直接反应唐代绘画水平,在陕西出土很多类似的东西,充分的展现唐代时机绘画水准。我经过长期的探索,将线刻汉篆等直接移入没骨法的绘画当中来充实我的绘画风格。


南国风  2016年  74cm×24.5cm


进入老年之后,我在书法和绘画的联系中更有自觉性了,练习的更密切,做的功课要多一些。书法很重要,书法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功,中国画强调用笔用墨,用笔方面书法是可以来训练的,对书法的重视是通过齐白石来重视的,齐白石的《枯河》震撼了我,具有里程碑式的震撼,就是因为笔墨的功夫,感觉绘画的力量精神很突出,画的根本在于内在的功夫,内在功夫就是笔墨的修炼,因为线条你不管人物山水还是什么,都有局限性,但是到书法,就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草书,一个画家,有没有自觉性,有没有后劲,就看你对书法下了多大的功夫,一半写字一半绘画,在书法中找到绘画的方式让作品更有分量。


我对市场的态度是很淡漠的,不管一幅画可以卖多少钱,要一直保持初衷,我在绘画当中是找快乐的,名利跟我没有多大关系。除了守着我的案子,我管不了其他的,我只关心我自己的事情。造假这些事都看得很开,画家最大的本事是把自己管好。很多东西无法复制,有时候会拿出来以前的画来添几笔,所以说有的画他创作时间达到了二十年,我的画很难规范出它的规格来,很多画家都有规定的规格,而我没有。整个创作都是在玩,随手抓一个纸来画,来玩。


南海牧羊  2016年  75x26.5cm


人物画在我六十岁左右出现比较满意的作品,那个时候视力好,水墨人物完全是在生活当中看的入目三分来默写出来的,都是观察,感悟,背下来每个人的形象,再结合我的感悟画出来的。成竹在胸,默写的功夫很重要,眼睛、大脑、手三方的配合,最后下来就是作品。有一次,从成都步行走了几个月,走到河南光化县,对我的山水历练有好处,山水的画面很美,影响很久。想把它表达出来,画面从六十年代中期到后来一直萦绕到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在画,但一直都不是很满意,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从触法到笔墨关系的转变,到98年开始好了起来。再画牧牛图的时候偶然得到一个很有感觉的画,画不大,作为一个点睛人物开始把枯墨山水延出来,枯墨山水和没骨法可以结合,没骨法是块面,枯墨山水是线描,这样画面会比较丰满,可以进入大画的风格了。这张画从99年画到了2011年,没骨法就开始了蜕变。


并不是越老就画的越好,往往有的老画家越画越退步,我在他们当中找原因,我不是找他们的原因,我是在他们当中找我自身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艺术方向,如果你调整不好,未见得你越老越好,这个功课不足够,到时候艺术史是容不得你的,时间就是塞子,到时候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你要想让人记住,你就要靠作品的魅力,靠你作品的质量,靠你的艺术思想,没有其他的,所以说我不断的调整,作为一个画家,有个人就讲过:上帝救不了自己,只有你自己救得了自己。这就是很重要的,自己自我教育很重要,自我救赎,很简单的道理。我经常对学生说:只有自己在艺术当中调整目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才得到真本事。我无法把我的本事全传授给你,我是我你是你,你要真有所成,只有靠你自己的艺术思考,确立自己的艺术观,没有艺术观就不会成功。不断地在想自己的问题,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吸收营养来充实自己。


时蔬草虫   2001年  35x35.5cm


有风格是成功,风格要突破,再上高峰,有很多画家没有自己的风格,花鸟山水施展的空间很大,实际上不在意你画什么东西,要把这个东西画出水平很重要,内容题材都是次要的,所以中国画的分类是很笼统的,古人的高手都是通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意无意产生的,这种气韵是一般人不能有的。我业余比较爱收藏,吸收里面的营养,学习其精华。现在一天时间不够用,一方面要临帖,书法上不能懈怠,第二要读书,画家不读书很可笑,研究古人的画风,西方古典也很喜欢,从中汲取到精神来运用到画画上。1994年我应邀访美,在30多天的时间里从东部到西部,美术馆、博物馆,参观访问的艺术饕餮之宴饱览艺术精粹。梵高的激情、塞尚的冷隽、毕加索的狂野、马蒂斯的典雅、波洛克的潇洒、德库宁的色彩......都让我激动不已。东西方文化本就是两座高峰,不应妄自菲薄、更不能固步自封,我开始从“密缜”和“疏淡”两方面来完善自己:密,即融汇光色因素,挖掘水墨在宣纸上的表现力,作“水墨重彩金箔画”的探索;疏,即将没骨点染破墨法玩到鬼斧神工之妙,求空灵、高古之韵。

1980年邓小平接见四川画家


中国画的艺术道路有点像马拉松,路途漫长,要造就一个成熟的中国画家,一是学养,二是勤奋,三是悟性,四是寿命。创作的状态时而如大河奔涌,时而似涓涓溪流,时而更有山穷水尽之困境。因此,我觉中国画的创作要靠“养”:一养传统,二养笔墨,三养心,四养身,性急没有用。只要你一往情深地投入生活,只要你心中的艺术火花没有熄灭,只要你觉得画画是自己一种内在的需要,还有“欲望”,你将永葆艺术青春......


 彭先诚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率真的长者,在中国画的艺术道路上,他更是一个虔诚、勤奋、寂寞的行者。他视艺术为生命,他的作品总是那么具有温度,他将他的艺术历程与思想总是毫无保留的与更多人分享,给更多人以美的启迪和温暖的感动。(完)



相关阅读:


诚者一画性空灵 彭先诚绘画艺术侧记(一)

诚者一画性空灵 彭先诚绘画艺术侧记(二)

诚者一画性空灵 彭先诚绘画艺术侧记(三)

诚者一画性空灵 彭先诚绘画艺术侧记(四)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208/565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埃歌唱家蓉城演唱会将在ICON云端·天府音乐厅举
  • 【活动预告】李牧雨《明仔奇遇记》新书首发暨读书分享
  • “他乡”在远方——由甘洛写生所想到的
  • 崭新绿色公园
  • 德拉克洛瓦:为之醉心的幻象
  • 弥牟有座八阵图
  • 关键字彭先诚美术家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