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丹青意纵横——大千门人江苹的故事(二)

  • 2016-12-01
  • 四川艺术网
  • 周云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江苹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随父江梵众习画,临摹过历代名家名作,深得其家父指点、赞评,少年时的江苹,画技日臻娴熟。


1947年秋,张大千先生在蓉拜会其父亲,观看了年仅13岁的江苹习作后欣喜异常:“此子灵悟,将来必有所成。”父亲倍感高兴,忙叫江苹下跪拜谢,求大千先生收其为弟子,先生摸着江苹的头微笑地允诺了。

《朱荷》


从此,在大千先生的指导下,江苹更加勤奋,日以继夜地临摹大千先生和历代名家作品,对中国画技法、线条、色彩、写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丰富的实践。



1949年6月,江苹15岁,随父赴重庆举办“江梵众、江苹父子国画展”,引起了行内轰动、舆论好评。作品现场销售八成以上,当时有人称江苹是“天才小画家”。那次被人买走的“双喜月季图”,时隔53载后的2002年,在福建文物商店来蓉举办文物字画拍卖活动时竟以高价拍出。


1949年岁末,成都解放,天地翻覆。1950年初,青春勃发的江苹考入六十军文工团后转入随营干部学校,在部队这个火热的熔炉里,江苹大胆地拿起画笔,办墙报、画宣传画。当时学校办在农村院坝里,没有桌子就把画稿铺在地上画。“五四”青年节,江苹完成了第一期队刊,并精心绘制出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官兵们都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他荣获部队嘉奖,又光荣地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今共青团)。


《和平之春》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江苹和战友们斗志昂扬,纷纷要求赴朝作战。在入朝人员培训班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由于工作需要,江苹被分配到绵阳军分区做民兵工作。这一时期,江苹创作了《美帝是个纸老虎》、《李承晚的嘴脸》、《消灭细菌战》等大量抗美援朝的宣传画,并在军内外报刊发表。同时还配合地方建设、民兵建设、解放西藏需要,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入选西南地区、四川省国画作品展览。


1956年夏,绵阳军分区调江苹去完成兵要地志的编绘任务。由两名军队干部和几名民兵、猎人组成一支小分队。目的地是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当地羌民称24个和尚头。江苹一行向北川、茂汶一带大山区进发。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这里杂草丛生,常有熊、豹、野猪等野兽出没。经过几天无人区地带,穿越连绵的原始森林,蹚过一道道急流险滩。由于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江苹感到四肢无力、头痛、流鼻血。但他知道任务的重要,忍受着不良的高山反应,迅速打开画板,争分夺秒地绘制了雪宝顶的地理位置、地貌、气象、环境等几幅草图,圆满地完成了军分区安排的编绘任务。


《舞千秋》


十年“文革”期间,江苹在绵阳地革委主管文艺工作,他仍醉心于笔墨,坚持作画。率先组织十余名美术工作者深入农村、厂矿,进行写生和创作,由他主编的《剑门山上大寨花》连环画等作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六十年代末,江苹调到成都市文化局美术公司,主管美术工作部工作。当时除实用美术还存在之外,连“文革”前最活跃的中国画组也瘫痪了。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江苹不顾非议,决心把美术创作重新组建起来,他力排众议,首先把著名画家调出来,给予创作的机会。随后,开设了省内首例的“成都画店”,开展了巴蜀书画对外业务。不久,接待了瑞典国王和王后,王后选购了江苹和他人合作的《春回大地》工笔画,《四川日报》作了专题报道,在社会和书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此带动下,成都不少中老画家也积极投身美术创作,并广泛开展起了对外旅游书画活动。


七十年代初,在“左”的文艺思想干扰下,省、市仍无任何组织机构管理美术工作,一些老书画家,大多呆在家中“偷偷作画”或“闭门思过”,成都市画苑一片冷清。此时江苹十分忧虑和焦急,在国家有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指引下,他八方奔走,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做好美术工作者的政策落实工作。期间,他毫不顾虑地拜访了当时还是所谓“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的刘既明、陈子庄、吴一峰、吕林、岑学恭、余中英等蜀中名老画家,与他们谈心交友,交流画艺。为解决少数名老画家生活上的困难,江苹邀请刘既明、张采芹先生为外贸出口画竹帘画,使其获得相当的报酬。此举不久遭到非议,有人在江苹耳边说:用“右派”不怕犯错误吗?江苹掷地有声地说:“他们是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能为国家赚回外汇,党的政策是允许的,没有错。”


《大富贵有期》


1974年春,江苹以成都画店负责人身份,暗访了当时还是“右派分子”的陈子庄先生。走进寓宅后,子庄先生十分感动,艰难的从病榻上起来,打起精神,创作了一幅《牡丹图》以表谢意。江苹还邀请子庄先生为成都画店作画,他的到访,给当时内外交困的子庄先生无限鼓励,使其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望。


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文化艺术得到新生。江苹利用主管的“成都画店”这块阵地,去促进和引导成都地区书画艺术的恢复和发展。他不辞劳苦,在广州举办了“成都天府旅游书画展览”,获得非常好社会的效果。随后,在他的组织下,准备在成都武侯祠内举办了“成都市书画篆刻作品展览”,这个展览是体现党对书画家政策落实的机会。可是,展前遇到一个难题:名老书画家中有的曾是“右派”、“反革命”,他们的作品可否参展,谁来拍板。江苹斗胆去请示时任市委书记的杨以希同志,得到了杨书记恳切答复:“只要不是现行管制分子、在押犯罪分子,都可以参加展览……”杨书记的指示为江苹壮了胆,为落实党的政策指出了方向,也使四川一批老一辈画家重返艺坛,恢复了创作的权利,艺坛出现了曙光。当时电视台在播出9位名老画家的参展作品时,转播设备不全,江苹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守候在播放室,监视操作。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和艺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


为使巴蜀文化走向全国,推向世界,在当时尚无省、市书协的情况下,江苹接待了日本书法代表团来川访问交流,承办了上海书法代表团与四川书法家的笔会交流,为我省对外书法交流活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黄莺》

1985年初四川省文化厅派江苹到深圳开办对外文物文化交流中心。为开好这扇文化“南风窗”,江苹忍受着南方酷暑高温,带领一班工作人员,日夜奔波,勤奋工作,把这个中心办成了在广东地区享有声誉的艺术沙龙。全国著名画家关山月、黎雄才、程十发、王子武、刘汉等,以及四川省书画家数百人前去访问交流。江苹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进了“香港大一艺术学院设计展览”、“广州市美术馆清代居巢居廉扇面作品展览”在成都展出。推出“四川名画家陶瓷艺术展览”在香港展出,同时协助四川省美协“四川当代名家作品展览”在港展出办理出境事项。“成都杜甫草堂杜甫藏画展览”、“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等五次展览在广州市展出,通过展览交流,促进了巴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未完待续)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201/5549.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 习近平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 四川省人民政府在蓉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
  • 胸怀淡泊写大雅——山水画家耿继斌写真(完)
  • 胸怀淡泊写大雅——山水画家耿继斌写真(三)
  • 胸怀淡泊写大雅——山水画家耿继斌写真(二)
  • 关键字江苹大千门人崇德尚艺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