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六)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专访系列之白德松
  • 2016-11-08
  • 四川艺术网
  • 南远景
  • 加入收藏
  • 分享: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

黄遵宪诗意画的创作


1990年,白德松应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之邀,带领他的两位学生创作了黄遵宪诗意画《冯将军歌》、《老来失计亲豺虎》《不成沧海不成田》等作品。

不成沧海不成田 


老来失计亲豺虎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曾向光绪皇帝面陈变法图强意见,对光绪有一定的影响。他喜欢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1990年初,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为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决定联合海内外书画名家创作黄遵宪诗意画,并在广州和新加坡等地举办《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展后,将艺术家创作作品永久珍藏于他捐资兴建的“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为了使黄遵宪诗意画永世流传,姚美良先生与著名的《美术》杂志合作,在全国遴选了100名当代顶级艺术家进行创作,白德松先生成为承办方的合作对象。


冯将军歌


《冯将军歌》是黄遵宪先生讴歌民族英雄冯子才将军率部在镇南关大败法国入侵者、取得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战争辉煌胜利的一首长诗。先生饱含深情,对年近七旬的冯子才将军鸷猛无前的英姿和英勇不屈的精神进行了的生动描绘:“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白德松经过缜密构思,将冯子材将军的英雄形象和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用画笔表现出来。作品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以象征性、情节性和写实性相结合的方法巧妙构图。老将军冯子才顶戴头盔、英气逼人的头像置于画面右上,几缕白髯飘洒胸前,与画面右上角飘然而下的战云同频共振;云彩流淌处,将军麾下兵勇举旗呐喊,奋勇冲杀,其暗红身影置于白色背景之中,似逆光摄影,动感而深邃;冯老将军身后背景——威武雄壮的“镇南关”依稀可见,横跨画面的巍峨长城,象征中华大好河山神圣不可侵犯;画面左上和右下,两位特写的清军将领一袭红衣,一个腾空而起,一个虎步龙行,一个剑指奸佞,一个血染白刃,白刃上的血迹已经凝固,说明战争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法国侵略者形像阴暗、尸横遍野置于画面下方,有的卷蛐倒地,有的中箭而亡,特写的法军将领头颅、血染的战刀、烈焰吞噬的火炮表现了法军的败亡。整幅作品充满刀光剑影,却又不全是战场的具象;老将军冯子才威震敌胆却只见其从容头像而未见其持戈冲杀;双方的武器、装备、人员素质、战略战术历历在目却又不显得杂乱无章。丰富的色彩、刚劲的线条、娴熟的晕染将画面分割成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几大块。历史、地理、哲学、军事、文学、美学巧妙融入其中,内含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彰显出艺术的悲壮之美、崇高之美和阳刚之美,让观者通过有限的画幅感受到当年宏大的战斗场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悠远,感受到民族的气节和精神,不愧为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冯将军歌》在这批当代精品画作评选中获奖。


“剩取山河月中影,不成沧海不成田”是黄遵宪鞭笞清朝统治者慈禧太后荒淫腐败、贪权误国罪恶行径的一句诗。白德松取这首诗诗意创作了《不成沧海不成田》国画。此作为150cm×15ocm绢本重彩工笔画。画面上,那拉氏头戴龙冠、身穿凤袍端坐龙椅之上,面容清冷而阴郁,嘴唇扁平而薄情,眼神阴险而狡诈,眼袋苍老而臃肿,腕挂佛珠,指戴宝石,细长而尖锐的黄金指套将“老佛爷”的贪婪与虚伪、冷酷与无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画面右上角一轮破碎的月亮,象征清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画面空虚处烈火熊熊,象征“老佛爷”坐在人民愤怒的火山口上。一条条均匀分布的横向细线,代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纲。暗蓝色背景是劫后尚存的圆明园废墟以及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整幅作品的色调阴冷,将晚清在这位冷酷而贪婪的女人统治下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彰显了批判与鞭笞的价值取向,艺术地再现了黄遵宪爱憎分明的政治理念和不畏权贵的非凡胆识。


对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李鸿章,黄遵宪亦给予严厉的批判,尤其对其晚年“联络西洋,牵制东洋”、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定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自欺欺人地宣称“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的错误外交路线嗤之以鼻,感于此作诗曰:“老来失计亲豺虎,却倒支持二十年。”白德松以《老来失计亲豺虎》为题刻画了晚年的李鸿章形象。画面上,李鸿章身穿朝服,头戴官帽,端坐于案几之前。脸上明显的老年斑和案几前的小半截蜡烛,寓示其风烛残年和大清帝国的风雨飘摇;背景暗影里,一左一右两名面目狰狞的“洋鬼子”持枪立于李鸿章侧后,虎视眈眈,斜目鄙视,好似在看押着人犯;李鸿章身后,依稀可见日本国旗以及向着李鸿章掩压过来的坚船利炮;滔滔海水承载着列强的军舰,即将淹没这位孤臣逆子的案几和大清国的龙旗;表情呆板的李鸿章眼神忧郁、白须飘飘,手握毛笔,即将在又一份卖国条约上签上自己屈辱的名字,将中华大好河山拱手割让与虎豹豺狼。作品为工笔重彩写实绢本画,明显地吸收了西洋画的光影透视技法和印象派的色彩观念,突出了李鸿章的卖国形象以及“洋鬼子”所持枪支和案几边缘的金属质感;李鸿章的官服虽为工笔画出,仍能见传统写意画的皴染痕迹;背景以象征手法实际上画出了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令人观后顿生凄凉与悲壮之感。


从黄遵宪诗意画开始,白德松的国画创作由连环画转向了历史画和花鸟、山水画,其笔墨技法也由白描转向了工笔重彩和人物写意,而且大量运用了象征及寓意的手法,将众多的人物甚至不同时空状态的人物组织在一个画面上,或者将众多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安排在二维空间,其基本表现手法大多体现了西洋画的理念,但确是完全的中国画,从而形成了白德松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点。(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一)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2.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二)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3.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三)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5.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四)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4.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五)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6.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六)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7.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七)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8.html


在微茫中的一抹萤光,画者白德松的故事(完)

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9.html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61108/530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完)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五)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四)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三)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二)
  • 一棵遒劲的岩松——油画家何哲生散记(一)
  • 关键字白德松美术家崇德尚艺•影响四川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