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绕屋水云居,细雨飞窗梦未苏。一觉醒来无挂碍,床头半是古人书。这是龚学渊70岁时写给自己的自勉诗,既是日常的写照,也是对自己的提醒。
跟龚学渊老先生聊天不容易。
第一,你声音必须要大。因为老先生早年曾患肾盂肾炎,当时医疗条件不比如今,为了抢救生命,不得已使用了链霉素,导致听力障碍。
第二,你得正儿八经受过传统教育,起码得是早年被老爹或者爷爷拿黄荆条子在一边监视着背下全本《唐诗三百首》啥的,有点诗词古文底子,不然他跟你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就绕古文经典里面去了,你接不上话。
“灵山云集摩诃萨,破颜尊者笑拈花。东土有缘传佛印,悟心原不赖袈裟。”
像老人家这首参拜六祖慧能像时有感而发的《南华寺拜六祖像》,要是对佛家经典没点了解,那还谈何欣赏。
而就是这首诗,因为平仄上的瑕疵,老人家多次向各方诗家印证求教,力求完美。说来引得我们对老人家的治学态度感慨不已,直言不亚当年贾岛“推敲”故事。
“中国画首先要有文化气息,有文化品位。一个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不读诗不行。”从采访开始到采访结束后的闲聊,老先生便一直在讲,多读书,多读史,多读诗。
“清溪绕屋水云居,细雨飞窗梦未苏。一觉醒来无挂碍,床头半是古人书。这是我70岁时写给自己的自勉诗,既是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对自己的不断提醒。读书不是为了装门面,是要吸收里面的营养。”正好带着一幅自勉诗的龚老,逐句向我们释义,更是谦虚说道:“这幅字是才写的。我觉得我的书法功夫还不够,今天带过来给朋友看,请他们提提意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在儒释道三家。南怀瑾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佛家是个百货店,道家是个药店,儒家是个粮食店,我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儒家的“礼”与“信”,佛家的“智慧”与“善良”,道家的“清静”,纵使在幼时曾有过出家经历,按说应当更加倾向佛家思想,可老人家腰一挺:“都要学习嘛!我又不迷信!”,于是在三家经典中找到与自己最“合拍”的那些观念,择其善者而从之。
诚信守礼,与人为善,清静自在,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再一个人“晕”会诗,临帖画画5、6个小时,老人家除了早年落下的耳疾,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纵然记忆不是特别好,有些时候也需要家人提醒。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幼时在绵竹汉旺太子宫寄宿时所见老僧在破庙里写下的诗句仍然记忆犹新,更把50年后他旧地重游时所作的诗句吟出来,逐字逐句向我们讲解。
划开手机相册,一幅幅斑驳陆离的壁画,一座座惟妙惟肖的塑像,一道道采风沿途的风光,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老人家总能道出背后的故事。人生里的酸甜苦辣,创作上的高峰低谷,生活中的丰富情趣,在龚老的讲述下亦如画卷般清晰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稍歇时,当我们对着画册里冯建吴、赵蕴玉、娄师白、徐无闻、孙竹篱等等书画大家对老先生的艺术所持的高度评价赞叹不已时,却只闻得耳边一句——大家能够喜欢我的画,我想我是及格了。
【工程简介】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访谈,采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手段,对名老艺术家们的艺术经历、艺术成就和珍贵影像的进行专题采访、整理,集中展示,并拟编辑出版《四川名老美术家访谈录》图书和影像记录片,使其成为四川艺术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品鉴、收藏提供专业指导,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采访组成员(本次)
领队、主笔记者:张少冬
采访记录:麻亚东
摄像:林凡琦
后勤:石红梅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