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马一平
  • 2016-09-09
  • 四川艺术网
  • 麻亚东
  • 加入收藏
  • 分享:

在当代艺术的名利场中,怕从来没有人像马一平有如此殊荣。从川美附中,到川美,再到川音成都美术学院,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其带过的学生中,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叶永清、程丛林等一批蜚声中外的知名艺术家都赫然在列,而于其学生马一平既是恩师,又似“大哥”。



口述:马一平 (以下“”内容皆为马一平所述)


“我相信我们这些艺术爱好者都是觉得艺术在生活当中都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希望你们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和支持,这样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且据我所知你们当中还有一批人是将来想从事艺术的年轻人,那么我作为一个搞了几十年艺术的老画家来讲,我希望你们既然有这个想法,此生要走这条路,便要有足够的耐力。艺术看起来虽然是个很好玩的东西,但实际上它里面包含了很多很多的艰辛,如果没有一种很浓厚的爱,你可以权当把她当做生活的附属的东西,但你一但要想从事这个专业 那你必须非常的执着,要预计这条道路上的艰辛,你才能够坚持走下去。凡是有这种志愿的年轻人,我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将来是一个响当当的艺术家。”


新都木兰山附近的园子里,马一平的新工作室。


新都木兰山附近一处园子里,有一个200多平米的外表如厂房般的工作室,艺术家马一平的新工作室便在这里。


他穿着灰色条纹衬衣,老练的舐着香烟,虽然少了平时钟爱的皮靴(因为没到季节),但硬朗身材和浑厚的声音以及言语间深沉的气息里,扑面而来的“大哥”范仍然十足。只是带着老式的铜制教师标准眼镜,与之交谈的从容,对艺术和教育的见解,依稀可见数十年为人师表的影子。



在当代艺术的名利场中,怕从来没有人像马一平有如此殊荣。从川美附中,到川美,再到川音成都美术学院,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其带过的学生中,罗中立、张晓刚、何多苓、叶永清、程丛林等一批蜚声中外的知名艺术家都赫然在列,而于其学生马一平既是恩师,又似“大哥”。


但在“大哥”的理念里,却从不认为学生的成就理所当然就是教师的结果。80年代,当时川美曾经对学校的教师发过了一个调查表,其中有一个栏目是要填写“你培养过哪些社会上有知名度的艺术家。”结果出来后,让人颇为惊讶的是,马一平并没有在调查表上直接写上艺术家(此处省略无数的大腕)的名字,而是写“我参加过对‘某某某’的教学工作。”仅此而已。


“教学是个集体劳动,学生的成果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的原因。教学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一般都是多人轮换执教,因此决不能说是某一个教师的成果。”


如今的马一平俨然一副大哥范,很少人会想象到他年轻时的青涩。


如此谦逊低调的马一平,可以在他年轻时寻找到蛛丝马迹。其实年轻时候的马一平性格还不像现在如此豪放,甚至那时候还有些害羞。


“那时候不像现在,刚开始当老师那段时间,特别诚惶诚恐。第一堂课的时候,特意连夜备了几个小时候的课。因为当时没有手表,原本花很多时间啊备的讲课内容,还一直担心撑不过一节课的时间,直到两三个月后,才敢睁眼看台下的学生。”



然而一段时间后,马一平却发现自己还颇受学生欢迎,这让他始料未及的。似乎他们并不因为这个学生时代多次受批判而有所歧视,究其原因,除了教学比较得法外,恐怕就是对学生的态度。


“由学生变成老师,就像媳妇熬成了婆,很多女人当媳妇时,倍感公婆刁难,而当自己成了婆,却忘了当媳妇的感受,反刁难自己的媳妇。那时候还没有‘换位思考’这一说,但我特别警惕自己别走进这个怪圈,总常想到自己作为学生时希望老师是怎样和不应该怎样,而且总爱琢磨怎么讲一个问题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大概是我比较受欢迎的原因。”


马一平和他在川音成都美院第一届学生杨朝阳


和学生如朋友亦或是“大哥”般的关系,也是马一平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曾经有学校的领导友善的提醒他应该多一些做老师的威严,而他心理却不以为然。


“我觉得和学生说说笑笑,甚至“勾肩搭背”,并没有什么不好,课堂上是老师,课下就是朋友嘛,这样反而更能增进彼此理解。”


马一平的新工作室,宽敞明亮,是其太太秘密打造。


数十年教学生涯以及繁琐的行政工作,并没有让“大哥”忘记绘画的老本行,他依然喜欢到各地写生,在自己的工作室画画……2013年,“大哥”正式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退休,开始了新的生活。去年11月,他还换了工作室。新的工作室足够宽敞,环境也足够清静,他很是满意,还乐呵呵地提及了新工作室的来历。


“因为之前的工作室比较小,去年的时候太太把她结婚之前的房子卖掉后,秘密的在其住家处的附近装饰了一个工作室,但当时并没有自己知晓。中途的时候,她曾经工作室的装修方案拿给我看,说是她学校以前一个毕业生在外面接的一单业务,让我提些建议。直到装修快要结束时,她生怕装灯的位置不合适,才带我去现场揭了密。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着这么一件大事。”


采访期间,马一平不时地点着“esse”的细烟,他说这个烟比较淡,连抽烟的女人都嫌没劲。


离开行政的藩篱,“大哥”过起了像一个普通艺术家的生活,他说现在终于几乎能全身心投入绘画了。


“我的作息比较健康,一般7点钟起床,11点上床看看电视酝酿酝酿就开始睡。”


过生日大女儿送了他一个苹果手机,二女儿给他开通了微信,有时他也会在网上聊天,还加了一帮艺术圈的朋友,但多用于吸纳,却很少主动冒泡……


马一平工作室内一幅全长为7.2米的油画绘制的1.5米的画稿


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画画,没事的时候便来工作室待着,日子也过得温馨又惬意。


“我这个人某些方面很低能,比方不会开车。因此,早上起来,太太去上班时顺便把我送到工作室,中午跟园子里的员工一起吃饭,晚上妻子下班时候再把我接回去,呵呵呵。”



马一平采访语录

“我这个人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便是不会睡懒觉。”

“我的很多学生比我的绘画天赋要强。”

“我平时会参加一些艺术圈里的活动,所以大家都会觉得此人脸熟,但我很不愿意让人觉得这人怎么十处打锣九处在,嘿嘿,不好意思。”

“有生之年,趁筋骨苟硬,还想画几幅大型作品,这是未了之夙愿。”

“嘿,我太太来接我来了,哈哈哈哈哈。”



采访组成员

领队:张少冬

主笔记者:刘粮库

辅助采访:麻亚东

摄影:斌子

摄像:林凡琦

后勤:石红梅

四川美协信息资源部:杨朝阳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


“崇德尚艺·影响四川”名老美术家采访工程是由四川艺术网、四川省美协共同发起,四川省艺术院全程支持,旨在走访、看望一批在川70岁以上、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健在的名老美术家的公益采访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访谈,采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手段,对名老艺术家们的艺术经历、艺术成就和珍贵影像的进行专题采访、整理,集中展示,并拟编辑出版《四川名老美术家访谈录》图书和影像记录片,使其成为四川艺术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品鉴、收藏提供专业指导,为四川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编辑:四川艺术网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60909/4708.html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川渝体育非遗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 暨川渝体育非遗峰
  • 城市升级应给传统工艺美术留下空间
  • 四川评协这六年
  • 多元的中国戏曲剧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 四川省文联扶贫出新招, 成都摆开“羌山市集”
  • 讲述“川味”廉政故事 《草鞋县令》再迎川剧高光时刻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