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首届四川艺术节《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是由来自川内各市州的23位剧作家参与座谈,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知识交流的平台,坚持与中国主流意识相接轨,不坐井观天,不落后于世界戏剧的潮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接受美学观点认为,作为受众的戏剧观众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到戏剧发展的潮流和创作,在当今这个创新创造的时代下,对戏剧的走向及潮流进行交流和探讨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向大众讲“通时”才能实现实际价值,而实际价值的实现则是一个日积月累,自我磨练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发现。此次首届四川艺术节《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是由来自川内各市州的23位剧作家参与座谈,为创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知识交流的平台,坚持与中国主流意识相接轨,不坐井观天,不落后于世界戏剧的潮流。正如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主持座谈会并提出:衡量文艺院团改革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推动了艺术生产力的提高。文艺创作不能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第一目的,而要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讲话中的精神,将文艺评判标准放到社会效益上来,增强文化执行力。
“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现场
“戏剧的千万技巧,说到底,总是要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的和归宿。”
看戏,是观赏真人表演的艺术仪式,在此仪式中,由演出本身和观众共同构成戏剧的审美主体.在这个空间里,演员和观众所产生的现场的交流,形成了演出空间的巨大的精神洪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观众,如果去掉迎合某些观众低级趣味的媚俗成分,观众审美的心理奥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盛长滨在现场与观众交流
人人都有艺术本能,艺术远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阳春白雪,它跟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是一样的,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参与座谈的著名编剧盛长滨认为:“艺术无论是表达人生理念,或是人性象征性的揭露,亦或是哲学思想的表达,都一定要切入大众意识,创作中先锋派的理论的尝试也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如今戏曲观众逐渐流失,包容意识流的元素固然重要,但同样不能让观众看不懂艺术,对其产生抗拒心理,更有必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阐述一些专业名词的意思,引导观众欣赏。”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戏剧的题材都可能选在一起,其创作思想也会受到许多方面的禁锢,就戏剧本身而言,想要出彩,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崭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剧本创作更要有多元化的戏剧观念。戏剧首先要保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本是剧作家对生活中的矛盾进行选择、提炼、集中概括和艺术加工的结果,是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高度典型化了的矛盾冲突。其次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应该表现在细节上的描述,而并不是匠艺式的演绎。
《大裂谷》作者刘朝俊表示,无论是什么文学始终要找到一个很有个性的主题思想。从一个演员规范角色中把演员的灵魂与角色融合起来。其次更要发现生活中大量的题材,做好情节的铺垫与事件的组织。
剧作家包德宾(右一)与现场观众交流
剧作家包德宾说:“传统戏剧要多学习借鉴荒诞派、先锋戏剧的舞台表现手法, 对于新事物的研究,明知是悲剧而执意要走向悲剧,这种人物是悲剧英雄。我自己便是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他表示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其创作历程上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年从事谐剧创作的包德滨在座谈会上也分享了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用生命写喜剧的经历。
自古以来,悲剧英雄是人类生存困境中的前卫突破者,从东方远古洪荒中走来的盘古、夸父、羿和鲧;从西方奥林匹斯圣山上走来的普罗米修斯;从古爱琴海边走来的梭伦、苏格拉底、柏拉图;从荒蛮的三楚吴中走来的伍子胥、屈原、项羽;这些英雄人物不畏黑暗,不畏强暴,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气节和行为正喊出了人们千百万年来压抑在心中的呼唤。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也正该赋有“悲剧英雄”的精神,勇于攀岩和创新。
“重视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
剧作家于映时在现场交流戏剧创作心得
剧作家于映时在现场多次提及传统文化对当今戏剧的意义,他表示在接受新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之根本。
曲与剧的结合也正是如此,据说曲剧是戏剧之母。曲剧从50年代老舍的柳树景开始。北京市成立了曲剧团演柳树景、建安合唱团。其特点主要是曲调民间化,很受民众欢迎。而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上海,另一支喜剧类别上海独角戏也在慢慢走近人们的生活。独角戏有的部分像相声,有的地方像谐剧。首届四川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滚灯就是四川谐剧的代表之一。”
“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现场
“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现场
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而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的基本形式。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播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显得格外重要,为我们开创戏剧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现代人审美观的改变、传统戏剧写作难度大、创作收入微薄等传统戏剧发展现状一度阻碍了四川传统戏剧的发展。面对本土剧本资源短缺、本土剧作家队伍人才补齐严重不足的四川省剧本发展现状,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不断地采取补救措施,不仅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会,还给予签约作者资金支持。
“这已经是第五次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座谈会了,经过几次的努力,虽然不是特别明显,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四川戏剧发展的希望。”杜林聊起剧目创作的补救成果很是欣慰。已夺得多次剧本大奖的青年剧作家李骊在谈及座谈会的收获时说:“创作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吸收更多的养分,在听了这次许多前辈的经验之后,我感觉自己心里踏实了许多。”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四川省剧本创作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四川的剧作家感受四川剧本创作的氛围,为推动今后四川剧本创作起了积极作用,参与此次座谈会的剧作家有很多都是从舞台演员转入剧本创作,对剧本创作拥有浓厚兴趣的他们,再加上舞台表演经验沉淀,让剧本创作有据可依。四川本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热爱它的人的不懈坚守。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