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贤:评论家不是“抬轿子的人”

  • 2015-11-27
  • 四川日报
  • 余如波
  • 加入收藏
  • 分享到微信:

  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舞台剧目展演评比正在火热进行。日前,由省文化厅、四川日报社结合此次活动主办的“发现‘四川文艺新锐批评’”,迎来又一位“微课堂”主讲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宗贤,他细致分析了文艺评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广大青年评论者指点迷津。


  记者:对于有志从事评论事业的青年人,如今面临哪些新局面?


  黄宗贤:最近20多年来,全球的文艺形态都在不断变化,中国也出现了全新的文学艺术生产机制。社会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经济向市场化方向靠拢,进入了全新的消费时代,这些都是文艺创作面临的新语境。具体的文艺作品,则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一部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一部分强调精英立场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一部分代表大众文化甚至有“娱乐至死”的趋势。如果不能意识到这样的新趋势、新格局,文艺评论的视野和思维就会滞后。


  记者:撰写优秀的文艺评论,青年评论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黄宗贤: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度的认识和体验,如果连小说文本都不阅读,对音乐、美术的艺术语言都不了解,如何评论?恐怕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空谈。


  文艺评论的视野、角度也很关键。西方文艺评论近几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就是方法论的突破。图像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艺术史等等,大都是对文艺创作实践乃至人类社会现实的反映,它们将文艺作品和现象置入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解读,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价值判断和担当精神,文艺评论不是上台唱赞歌,评论家也不是“抬轿子的人”。如果失去立场和价值准则,很难让自己的评论达到客观。


  记者:对于此次“发现‘四川文艺新锐批评’”活动,你有何建议?


  黄宗贤:四川的文艺评论传统很强,甚至形成了评论界的“四川现象”。已故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洪毅然,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活跃在北京高校的著名评论家王岳川、王一川等都来自四川。因此,“发现‘四川文艺新锐批评’”重在继承传统,发掘培养新人。


  青年评论者应该认识到,当今的文艺创作,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艺术家独自“闭门造车”的产物,更多是作者、赞助人、评论家、受众等共同完成的。因此,文艺评论并不是作品的附庸,它可以与创作者进行互动甚至引领创作理念,从而成为文艺思潮乃至艺术史的参与者和建构者。

我们为您找到其它相关内容

  • 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 全国文联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举行
  • 在青春的赛道上绽放文艺的风采
  • 《中国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发布
  • 2022年全国文联理论研究工作会举行,四川省文联被
  •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召开 2022年业务工作通气会
  • 关键字文艺评论评论家四川文艺


  • 分享到微信: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84623009
  •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金丰路6号7栋2单元17层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2

    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艺网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