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不能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第一目的,而要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讲话中的精神,将文艺评判标准放到社会效益上来,增强文化执行力。11月24日,首届四川艺术节《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在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举办。23位剧作家围绕四川首届艺术节经典剧目为话题,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各抒己见。
11月24日,首届四川艺术节《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创作座谈会》在成都市锦江区文化馆举办。来自川内各市州的23位剧作家参与座谈。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丁鸣主持座谈会并提出:衡量文艺院团改革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推动了艺术生产力的提高。文艺创作不能以追逐经济效益为第一目的,而要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讲话中的精神,将文艺评判标准放到社会效益上来,增强文化执行力。23位剧作家围绕四川首届艺术节经典剧目为话题,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各抒己见。
剧本创作要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要义
做新的尝试、引进新的元素,首先应考虑观众的接收程度。包德滨说:“我们创作的戏剧,首先要让观众看得懂,要吸引观众的看剧兴趣、要留住观众,如果观众都流失了,还谈什么戏剧的发展?”包德滨列举了先锋戏剧“意识流”太重,观众纷纷表示看不懂等创作弊端,并透露将尝试先锋话剧的写作,尽可能地通过其他方式如阐明名词的意思等引导观众欣赏。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观众看得懂的问题,还要考虑透过剧目像观众、向社会传达的是怎样一种主流思想。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剧作家发表了自己的剧本创作体会。
剧本创作要找准切入点并深入、生动
信息传播传播速度快、普及度极广的时代背景下,戏剧作品选题雷同、情节设置相似已司空见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剧目,越来越考验着剧本创作者们的剧本创作能力和寻找故事切入点的能力。正如剧目工作室剧目创评室主任杜林说:“我们剧本作家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讲好一个故事,至于如何讲,效果如何?就体现出剧本作者的实力了。”
余天钜以自己去年获得四川省剧本第一名的《局长回家》为例,用自己以一把匕首为切入点,写一个即将升为正科长的副科长在女儿需要买一台钢琴时,2万元贿赂款,引入一系列故事的成功写法去印证剧本创作要找准切入点的重要性。余天钜说:“戏剧剧本创作,一旦找准切入点,如同疏通的水渠,后续创作就会非常顺利,并且写出来的剧本根本不用担心与别人雷同。”
参与座谈的著名编剧盛长滨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局长回家》,在抓干部作风作品层出不穷的前提下,余老师拿第一的原因不是选材上,而是在于如何跳出去。我也在挣扎着如何跳出去。选材只是切入点,余天钜老师将官场的生态、心态、官不聊生、官与家属犹如惊弓之鸟的心态写得动人心魄。不怕选题相同,要看写什么,如何写?要在铺垫和整个事件的组织上下功夫。”参与座谈的作家们还对创作中需要规避的主流思想、选题材切入点个数问题、文章用词进行了经验交流。
剧本的戏剧情境要有“个性”
戏剧自古便有“三人成戏”之说。有演员、有环境、有故事情节,戏剧的情境便自然生成。而在戏剧中,演员的表演和环境布置。情节架构都是又剧作家的剧本来控制的,可见剧本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座谈会上,有作者提出:戏曲需要表演来支撑,我们的剧本创作应将剧情尽量简化,重要的是要突出情境。
《大裂谷》作者刘朝俊表示,无论是什么文学始终要找到一个很有个性的主题思想。从一个演员规范角色中把演员的灵魂与角色融合起来。
在说到戏剧情景对戏剧的重要性时,刘朝俊举了自己写的蚩尤与狼女故事,先将背景交待足,才能让观众跟上你在剧本中找到故事重现的画面感。刘朝俊还说,《江姐》有一个唱腔引用了一个咏叹调,在江姐上华蓥山时,对着长江有很大一段情景,在咏叹调的呈现下,让观众感觉仿佛置身其中,与江姐引发共鸣。写戏的人要注意戏剧情境的营造,那才有戏。要制造一个规定的情境,产生一个很大的悬念,让观众的弦一触即发。
喜剧创作要善于设置“包袱”
剧本创作要有多元化的戏剧观念,宽容的喜剧态度。在批判先锋话剧看不懂的同时,编剧包德滨也在不断学习。他说:“传统戏剧要多学习借鉴荒诞派、先锋戏剧的舞台表现手法。”
不少剧作家表示:在众多的戏剧种类中,最难写的,其实是喜剧,多年来,喜剧的创作因其难度大而面临发展困难的窘境。多年从事谐剧创作的包德滨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用生命写喜剧的经历,赢得在场剧作家的掌声肯定。包德滨说:“明知是悲剧而执意要走向悲剧,这种人物是悲剧英雄。我自己便是这样一个悲剧英雄。”
如何将曲与剧相结合?包德滨讲述了喜剧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据说曲剧是戏剧之母。曲剧从50年代老舍的柳树景开始。北京市成立了曲剧团演柳树景、建安合唱团。其特点主要是曲调民间化,很受民众欢迎。而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上海,另一支喜剧类别上海独角戏也在慢慢走近人们的生活。独角戏有的部分像相声,有的地方像谐剧。喜剧小品被承认是曲剧。首届四川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滚灯就是四川谐剧的代表之一。”
默里哀说,没有笑料的戏剧是没有羽毛的鸟。包德滨说:“喜剧要设计包袱,这样观众才能看进去。”他多次观看港囧思考,提出为了争取观众,我们要争取一些笑料。但戏剧不同于电影,包袱又不能设置得过多,要实现自然的好笑。
一天的座谈会结束,参会者均带着满足离去。已夺得多次剧本大奖的青年剧作家李骊在谈及座谈会的收获时说:“我毕业于中传,毕业后一直留在四川,写了许多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剧本,也得到了认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李骊表示,对未来的创作方向还比较迷茫。“创作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吸收更多的养分,在听了这次许多前辈的经验之后,我感觉自己心里踏实了许多。”李骊说。
现代人审美观的改变、传统戏剧写作难度大、创作收入微薄等传统戏剧发展现状一度阻碍了四川传统戏剧的发展。面对本土剧本资源短缺、本土剧作家队伍人才补齐严重不足的四川省剧本发展现状,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不断地采取补救措施,不仅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会,还给予签约作者资金支持。“这已经是第五次重点签约剧本作者座谈会了,经过几次的努力,虽然不是特别明显,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四川戏剧发展的希望。”杜林聊起剧目创作的补救成果很是欣慰。“此次座谈会中,中青年剧作家占了约60%的比重,而刚刚抓剧本创作的时候,中青年剧作家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杜林坦言,“虽然成效很慢,但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老带新和相互交流探讨的模式来繁荣四川省的剧本创作,提升剧本创作水平。”
此次座谈会为四川省剧本创作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四川的剧作家感受四川剧本创作的氛围,为推动今后四川剧本创作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参与此次座谈会的剧作家有很多都是从舞台演员转入剧本创作,对剧本创作拥有浓厚兴趣的他们,再加上舞台表演经验的沉淀,让剧本创作有据可依。四川本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热爱它的人的不懈坚守。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