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生涯与作家才情的周云,今年初春推出他的新著《灿烂星空——自贡当代作家评传》并由文轩书店发行,洋洋洒洒36万字,我是一口气轻松愉悦地读完的。《评传》中浓笔重彩的字里行间蕴涵的文字魅力,让我沿着自贡当代作家作品轨迹巡行,浏览无限风光,感受一种心灵的快意。
展阅还透露出墨香的《自贡当代作家评传》,封面上导语“一座城市文脉的精致导读,一座城市作家的人生踪迹”耐人寻味。
福楼拜说“文学像炉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然后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评传》中33位作家是这样,《评传》的书写者周云则把这33位作家之火借来。聚集梳理成似火的文脉传递,彰显出的“文化自贡”景观原来如此精彩迷人,宏阔壮丽,让人兴奋不已。
诚如市作协主席李华在《评传》的序言中所说:审视周云的此番努力,我以为是有意义的。其实认起真来,周云也是个持之以恒的作家。他的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有不少可称道的,其人90年代也在四川最负名望的巴金文学院当过专业作家,可他在编制这个自贡作家人物评传中,有意识地把自己淡化了出来。他这种做法的本身,就足以窥见他做这事的良苦用心。其时周云刚从报社的记者岗位卸下任来,可他却退而不休,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地投入自贡文化的钩沉采掘,令人叹服。
历史文化名城自贡,文化底蕴丰厚,它从哪儿来?到哪儿了?往哪里去?千年盐都植根于盐又不止于盐的文化,蔚为大观,让人可感知而难把握,需要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梳理,使人们对“自贡文化”有更深度的认知和把握,以期在更高境界建设与提升,为“文化自贡”作奠基性工作。文脉梳理不可或缺,工程浩大需有人担当,人们早怀着期待。
就在我们漫不经意间,作家周云于两年前便已行色匆匆,背起行囊,八方奔走,在散居全国各地的自贡当代作家群中游走,采访他们的经历与感受,咀嚼他们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从众多作家中选取了33位,既为他们的人生经历作传,又对其作品进行品评。既深入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又冷静客观地从当代文学大观中予以审视,剖析,以记者的视角予以纪实“报道”,以评论家的眼光给予品味鉴赏,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达·芬奇说,“当爱好者和爱好者的对象结合为一体时,他就在那个对象上得到安息。”周云在自贡当代作家群身上得到安息而产生了这部“评传”。在自贡不可说是最后一次但却实实在在是第一次的。33位当代作家和作品,梳理成了自贡当代的清晰“文脉”,周云便成了敢于探险的“第一个吃螃蟹者”。这在我们川南五地市,乃至全省地市作协中都是不多见的。
周云这部《评传》,搜集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为之立传作评。把握着不同时期的特色,把他们在自贡文脉中作了恰当的归置,编为三辑。
第一辑10个作家,大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历程,有的是“评传”的分量大于“评”,是必要的。因为他们的个人史包括人生际遇的细节,实在是再现了那特定历史阶段的真相且使人有可触摸的质感。李加建、王志杰的坎坷经历不正是那段历史的写照吗?从魏明伦、李加建到伍松乔、郑单衣的十位作家作品,让我们感受了60多年自贡文脉的“律动”。他们的文学生涯让我们全程感受了60多年自贡社会历史的演进变革,他们历经世事沧桑和社会炼狱。使他们的个体生命焕发出阅历丰富,思想深邃的风华,见识精致,个性鲜明的光彩。他们文笔精彩,作品有性格、有风骨、有品位、有社会影响。魏明伦的纵横与驰骋,李加建的深沉与浪漫,李锐那动人的“银城”,无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处处“不是自贡,皆是自贡”,而伍松乔贴近大地的作品显示出生命的活力,郑单衣诗歌的个性与意境美,作家们才情和形象跃然纸上,作品的风格特色一一展现,“评传”让作家们浮沉的身世与读者碰闯着,让作家们动人的情思与读者共鸣着。
第二辑“枝繁叶茂”,16个作家,其才情悉数在改革开放年代展现出来,他们没有了精神枷锁,又正当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又具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横溢的才气,写社会有如社会的镜子,写自然便是自然的情人,且都个性鲜明,各具本色。“评传”对他们的力作、代表作作了深层次的挖掘,提示其社会内涵,美学价值,表现手法。李华诗歌的盐场风情,陈刚散文的真诚淡泊情怀,蒋涌小说那渗入骨髓的气质与潇洒、廖时香、武志刚作品的多面成就……等等,他们成竹在胸,从容不迫地登堂入室,各具风采。“评传”特别剖析了他们作品个性中的共性,即盐文化基因,从这基因中生发出来,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第三辑“青春勃发”中,7位新世纪涌现出来的青春作家,他们的才情力透纸背,抒写无枸无束,信马由缰,不按常规“出牌”却往往有惊人之举,推出的作品常出其人意外又获的了较大的青春读者群。郭敬明是声名显赫的佼佼者,“评传”保持一分冷静,如实报道他因“抄袭门”打输官司的事实以及《小时代》引发的争议,没有简单的“捧”或“杀”。至于郭敬明现象未来发展,来日方长,我们拭目以待。我以为,作家作品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可能出现精神价值、美学水准与读者阅读需求的疏离,但一批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双丰收的作品,实乃值得称道。真正经得起岁月淘洗的作品,该由时间和实践来检验。总之,作家当然可以致富,但惟不可作市场的奴隶。“评传”推出的另外一类型作家是体育记者易小荷、网络走红的杨冰阳,适应新世纪新的文化现象让人注目,不可不关注。“评传”推出的饶雪漫、饶雪莉“姊妹花”,“炫彩青春校园小说”,可以代表着有传承的创新,是新时期青春文学的又一种类型。而钟静这样的新时期姑娘推出的却是为大明深宫高阳公主立传的《骄杨似火》。胡楠能躲在深闺《梦续红楼》,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可以征服新一代的,他们的执着便是一种希望。我们应当鼓励新时期的新人在创作上“一意弧行”,真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创作风格,在艺术上拒绝平淡和平庸。
历史、社会造就了作家群,他们借不同的历史时段、社会环境的体验绘制了自己的作品并留下了历史的印记,而作品也给历史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留下了自己的“魂”,连绵接续,便形成了隐匿其中的“文脉”。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化进程也由功能城市、经济城市迈向文化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贡”建设正亟待城市文化资源的整理、发掘和提升,“评传”的出现可谓一种开先河之举。下一步,开展更宽领域、更长时段的文脉梳理,使文化这一“普照之光”(马克思语)更加灿烂,犹显必要而紧迫。且这本“评传”表达行云流水,文采斐然,可以说是用“诗性的文学话语”来写作家品作品,明晰而有品位也值得我们品味。作者有新闻工作者的客观、冷静与严谨,而因为自己也是作家,更有自身深切感受后的充满激情的剖析与品评。读这本“评传”,作家们可以从中得到交流,受到启迪,学界可以找到研究的线索与重要资料,此书就有了“存史”的价值。而广大民众亦可从此书中感受到盐都文化的熏染。
《评传》篇篇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各具风貌,颇具匠心。夹叙夹议中有许多人生的际遇和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又耐人深思,是可以当成一本“故事书”来读的,可雅俗共赏也。其价值,其品味,我想,是可以经受时间检验、随岁月推移而亦显其珍贵的。
诚如斯言:未来不是一场守株待兔的等候。敢梦想,也敢实现,这是理性奋斗的特征,也该是我们所有自贡作家共勉并一贯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作风吧。
我们期待自贡本土的作家艺术家们对自贡现代,近代乃至对千年盐都文脉的梳理和归纳。且深入地对地域文脉进行梳理,这既是一种可贵的尝试,更有其广泛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吴树伦:自贡市社会科学杰出人才、资深理论宣传工作者,原自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