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先秦时期四川绘画的神秘面纱——读《四川美术史》有感

  • 2015-10-21
  • 四川艺术网
  • 沈晰琦
  • 加入收藏
  • 分享: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世界美术中的一朵奇花,在历史中闪耀、绽放。四川绘画艺术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在这个绘画艺术格外繁荣的时代,一提及四川的绘画,众多名家和作品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当代四川绘画的根基在哪里?最原始的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绘画工具和载体?有什么样的绘画工艺和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四川美术史》(上册•先秦至隋唐)对四川地区先秦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美术史进行了梳理,是研究四川美术的第一部专著。作者通过考察四川省境内地下发掘出来的和地上代代相传留存至今的美术文物及历史文献记载,把四川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放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的大背景中,对彩陶画、岩画、镶嵌画、针刻画、漆画五种类型的绘画艺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让我感触颇深,对四川绘画艺术的作品和历史根基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


  四川绘画在先秦时期的繁荣有着特殊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时代,也是四川古代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伟大时期。早在两百万年前的旧石器人类起源时代,在重庆巫山等地就有早期人类生长繁衍,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到新石器时代和夏商之际,巴蜀地区创造了独特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中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同时,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形态由原始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度时期,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及新兴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均获得巨大的发展。


  绘画是一门用途和表现形式都非常广泛的造型艺术。四川绘画的缘起,可追溯到五千五百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留存至今的作品有描绘在陶器和玉器上的图案,如茂县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飞鸟彩陶画”、广汉三星堆玉璋上的“祭山图”;刻在岩壁的人和动物形状,如珙县的原始壁画;刻在铜器上的场面,如成都百花潭铜壶上的“习射、采桑、宴乐及水陆攻战图”,等等。


  下面简要地分享一下《四川美术史》中先秦部分最为耀眼的彩陶画、岩画、镶嵌画、针刻画和漆画的经典之作。


  彩陶画可以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之一,四川先秦时期彩陶以川西地区出土最多。“人头像彩陶画”是四川发现的最早的手绘写实人像画;“飞鸟彩陶画”是史前艺术家倾注情感,运用想象,在非形式的酷似中寻找神似的代表作,深远地影响着文明时代的中国艺术。可以说,文明时代美术的抽象方法就是从这里承袭而来的。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或山洞内绘制或刻画的图画。中国岩画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的岩画系列之一。四川发现的岩画图案都非常简单,主要分布在珙县、昭觉县、美姑县。


  珙县原始岩画是其悬棺岩画的一部分。珙县是我国悬棺葬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带又是古代民族——僰人活动的地区,所以又称“僰人悬棺”。在一些悬棺附近的凹凸不平的石壁上,有着多为橙红色的生动的岩画。这些岩画分布在沿江河、溪流的两岸,绘于人迹罕至的悬棺附近的悬崖峭壁上,构图简单,皆呈紅赭色,类型有太阳徽、车轮、人头椎髻、武士卧马横刀等图样。与著名的云南沧源岩画、广西明江岩画一样,珙县的这些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应是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镶嵌是把一种小的物体(客体)嵌在另一种大的物体(主体)上,使两种物体(主、客)成为浑然一体的一种工艺。镶嵌画则是装饰在体积较大、器壁较厚的青铜器的外壁面,是先在器壁表面按画面构图及所含具体形象,先雕出沟纹,再将红铜等嵌入,然后将表面错平,成为以青铜为衬底、以黄铜为图纹的镶嵌画。它表现手法自由、生动,彻底打破了原先的装饰观念和表现程式。由于我国唐及以前的绘画遗存,除去石窟壁画,为数很少,所以四川的这些古老的镶嵌画是那一历史时期重要的绘画资料。


  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攻战纹壶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美的艺术品”。其壶面的“习射、采桑、宴乐及水陆攻战图”表现习射、采桑、宴乐、戈射、战斗等画面,及一些兽纹图案,是我国最早镶嵌画的代表作之一。生动的戈射情景赞美了射手箭无虚发的高超技艺。“宴飨”一组,贵族们在重楼内宴饮,有执磬敲钟的乐队伴奏,屋外一人打鼓,四名佩剑持矛的舞者踏节而进,生动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品味和奢侈。水陆攻战图,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整个画面却有秩有序,满而不乱:采桑者忙忙碌碌不停,歌舞者悠悠自得,狩猎者箭无虚发,搏斗者愈战愈勇,是一幅有景有情有真实感的封建社会初期社会面貌的写照。


  狩猎纹壶面“饲养宠物图”中梅花鹿变成人们的宠物,受到人们的保护以免遭猛兽的攻击。说明当时食物丰富,已有剩余。这类题材在全国都是少有的。所刻的每个图形大致相同,但每个纹饰的细小部位都存在差异,说明它不是使用模型套印刻画,而是古蜀的工匠亲手刻画的,这表明当时的作者已经具备高超的画面构图能力,能够准确地描绘自己想描绘的内容。整个画面纹饰非常精美,布局井然有序,它是战国早期巴人所创造的艺术珍品之一。


  针刻画有虚构的神怪形象和真实的社会生活两类题材,而且常常是两类题材分别刻画在不同的画幅之中。三星堆金杖上的鱼、鸟、矢图案,也同时出现在金沙遗址的金器上,其作为符号的性质应该强过装饰之目的,因为刻纹极细,必须近距离仔细观看才能识读图案的内容。这种在金片表面刻画阴刻纹的作法与玉器表面细阴刻线、具叙事性之图案,仅见于蜀地,数量极少,存世者均可称为无价之宝。


  刻在玉璋上的“祭山图”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反映祭祀神山及神山上神灵。它显示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充分展示了古蜀美术家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是殷商考古和其他区域文明考古从未发现过的。古蜀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刻画,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了古蜀国的祭祀情景,展现了古蜀时代的宗教习俗,更是生动的展现出了古代蜀人精神观念。


  还有“肩扛象牙人物图”、“鱼鸟图”、“鱼鸟人面图”、“鸟首鱼身图”、“三鸟绕日图”等作品,既有写实,也有想象,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日常活动和对太阳与鸟的崇拜。


  中国漆画历史悠久,古蜀绘画艺术的成就在漆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漆绘有朱、红、褐、赭、黑、白等色,色彩鲜艳而丰满。彩绘的龙、凤、鸟、兽、鱼、花草、云彩和几何纹等,有的严肃逼真,有的极度夸张,表现出巴蜀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艺术的强烈追求。


  书中呈现的先秦时期四川地区的绘画作品十分丰富,介绍全面详尽,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当然,作者也指出,就种类的丰富性而言,四川地区美术这一时期在某些阶段上稍微逊色,如史前岩画远远不及云南和广西。但这并不影响先秦时期四川地区绘画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四川美术史》出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填补了四川美术史的历史空白,丰富了中国美术史,更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完善和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找寻中国现代绘画的根基和源头,品味古蜀国的文化底蕴,对研究四川地区乃至全国的历史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川先秦时期的绘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观念。绘画工艺与手法展现了史前人类无穷的智慧、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惊叹先祖们超强的艺术气质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他们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际遇和情感?我想,这不是现存的绘画作品可以完全展现的,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血肉和更加惊人的创造在等着我们去发掘和感受!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需求逐渐向精神文化偏移。四川绘画艺术是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台阶。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特别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固本培元。四川美术史拥有上千年的成长和积淀,唯有这份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厚重才可以承载当代美术的繁荣。找到了根基,文化的传承才有底气;寻到了源头,文化的创新才有活力。


  怀着对《四川美术史》作者唐林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期待《四川美术史》中册和下册的出版及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盛宴!


(作者:沈晰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学研究所)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51021/117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文艺评论不能轻评重论
  • 笔渲千色有锋芒——记张大千门人江苹老先生
  • 【“全国美展沉思录”系列 】“不入蜀也知画意浓”
  • 锐评 | 青山绿水梦桃源——叶瑞琨《梦回桃花源》系
  • [艺评] 叶莹: “民主胜利”还是“娱乐至死”
  • 王富强散文:《父亲》
  • 关键字四川美术史绘画传统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