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笔要始终为人民而抒写

  • 2015-09-28
  • 新华社
  • 王晓磊 吕梦琦
  • 加入收藏
  • 分享: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而文艺创作不能在“关注谁、为了谁”的问题上迷失,要始终为人民群众而抒写。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这对于让文艺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真正体现时代的风貌、真正引领时代的风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而文艺创作不能在“关注谁、为了谁”的问题上迷失,要始终为人民群众而抒写。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就曾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明确指引。


近年来,文学、音乐、影视等各条文艺战线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让人民群众感到不满的现象。例如一些影视作品打着“历史剧”“抗战剧”的旗号歪曲历史,成为“雷剧”,沦为笑柄;一些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格调低俗;一些文艺工作者忙于抄袭复制、创新不足,屡屡受到业界和群众批评。这些问题多是因为创作和传播的目的偏离了正确方向。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文艺的精神之舵要牢牢把握,不能迷失方向。一些文艺作品之所以“雷”,究其根源,正是在“为谁创作”的问题上出现偏差,不是为人民群众而创作,而是为眼前利益、短期名声而创作。一些从业人员正是抱着在红火的文化市场中“赚眼球”“干一票就走的”的心态,不惜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甚至违背公序良俗,不仅创作不出好作品,还影响整个文艺创作的环境,这种现象必须纠正。


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这是优秀文艺作品诞生的必由之路。以抗战剧为例,只要忠实于历史、忠实于抗战精神,深入其中、认真挖掘,就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近年来,一些优秀抗战影视、文艺作品受到群众好评,正是因为创作者勤于走访、刻苦调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一些“抗日雷剧”之所以贻笑大方,正是因为不深入基层,胡编乱造。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最终还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这为下一步文艺创作指明了评价标准。当前文化市场空前繁荣,越是人民喜爱、肯定的作品,就越有良好口碑,产生持久的效益。追求短期利益、肤浅低俗的作品,必将被群众抛弃。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离不开正确的激励和引导。为此,各地应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对文艺创作的引导、扶持力度。各类文艺评奖应整合优化,提高公信力,把人民群众真心欢迎的好作品选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麻亚东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news/20150928/94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以诗会友 以文融旅
  • 10公里,3000亩,150亿
  • 成都将打造三国蜀汉城 建全国最大三国文化综合体
  • 汉源携手雅安文旅助推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 四川作品入选中国动漫金龙奖 千幅漫画讲述蜀道故
  • 整合报团 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经济大发展
  • 关键字文艺人民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028-69891838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576号
  • 邮箱:3078407186@qq.com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

    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