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加强:古镇往往是慢生活场景,而旅游产业又力求火爆,慢生活与快产业,宁静与热闹,古典与时尚,是经营古镇的一对矛盾,要做到艺术结合,有机统一。
近年,近郊古镇游颇受成都市民青睐,端午节期间,成都周边古镇游人如织。据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数据,就在今年春节黄金周,黄龙溪古镇接待游客78.16万人次,街子古镇接待游客60.36万人次,平乐古镇接待游客50.5万人次,洛带古镇接待游客43.1万人次。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古镇的支柱产业。
“古镇游”既是撬动一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也成为新型城镇化时期实现“绿色”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只有游览,没有体验型的项目;商业形态单一,商业产品重合……千镇一面,缺乏个性,成为全国乃至成都古镇旅游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洛带全面升级洛带文创旅游产业,安仁建博物馆,黄龙溪以水为核,平乐追求山水田园诗意……成都古镇群在联合塑造“天府古镇”这一品牌的同时,也在调整业态,各寻市场路径,避免同质化。实际上,一场古镇旅游的转型突围之战已在成都平原打响,为此,笔者采访了四川省艺术院院长、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著名文化旅游策划专家 卢加强博士:
原生态文化符号、原真性的生活方式、自然景观等是古镇的旅游资源,而其中文化个性是其核心。古镇的运营离不开旅游开发,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需要保护好传统,使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满足游客功能性需求,需要艺术、娱乐、餐饮等其他裂变性的产业。这些新增业态不能单纯地“打造”,而是对当地独特文化生态的配置和“再现”。 古镇开发景区化虽然有效率,但核心的东西被稀释,旅游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开发方有必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关系,实现文化符号、传统生活、特色产业的有机融合。同时,有别于传统的观光、休闲等,古镇旅游已进入生活体验型旅游开发模式。这一代开发古镇关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选择性引入外来文化、创意或艺术,增加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现代生活要素和时尚旅游元素低调注入,既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同时不破坏当地的人文脉络和生活习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态。只有创新挖掘成都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更具吸引力和创新性的文化旅游商品,升级业态,才是建设精品古镇的必由之路。 卢加强博士告诉记者,古镇的经营管理者要谨慎对待评星评级工作,不能以标准化抹杀了个性化,不能追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人无我有,人有我无,才形成旅游的差异化。卢加强博士说,古镇往往是慢生活场景,而旅游产业又力求火爆,慢生活与快产业,宁静与热闹,古典与时尚,是经营古镇的一对矛盾,要做到艺术结合,有机统一。 谈到卢加强博士正在进行的现代田园牧歌,他说,每一个现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现代田园牧歌,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人的本能回归,更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地二次升华,文化艺术科技与旅游和农业的创新与融合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古镇的开发建设经营要放在这个新时代去思考和培育,卢博士告诉记者,目前组织画家诗人走进古镇创作编辑的诗画古镇系列丛书,就是要以艺术家笔下独特视角的诗情画意的古镇生活来谱写现代乡村美学,展示不同古镇的个性魅力,文化气质,和旅游特色。古镇之美,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