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一生为生计奔波 却捐出千余件古字画

  • 2017-02-23
  • 四川日报
  • 吴晓铃
  • 加入收藏
  • 分享:

著名作家、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头上有太多光环。然而终其一生,李劼人仍需为家人生计奔波。即使如此,他仍挤出资金购买上千件名人字画,除收藏外更重要的是补贴那些迫不得已贱价出售字画者。而这些藏品他也早做好捐给国家的打算。


如今,由李劼人家人捐出、馆藏于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的古字画有733件(其余馆藏于杜甫草堂博物馆),其中不乏林则徐、曾国藩以及元代著名画家王渊的作品。


喜好字画淘到元代精品


在《李劼人晚年书信集》中,李劼人曾和儿女在信中谈起,虽然他当副市长有200元工资,但一大家人在菱窠的日常用度,只够一半。另一半哪里来?幸好他辞去乐山嘉乐纸厂董事长职务时,仍保留了股东身份。以1960年为例,一季度可领得定息127.8元;另外的不足,则来源于稿酬。


李劼人家巨大花销的其中一部分,就在于他要买字画。在李劼人1961年写给儿子远山的信中,他透露自己当时已收藏字画355件,而对联、屏条、扇面、册页等也不下400件。在整理这些字画时,竟然查出了一件赵孟頫学生王渊的设色花鸟绢本画条真迹。这件藏品,是1956年时,李劼人在一家旧书店买到的。当时绢本破损旧败,不为人所喜。李劼人彼时也不知王渊为元初人,只知道这幅画早于清代。买卖双方都不知画的珍贵,于是他仅花了两元就成交,又以一块五的价格重裱。直到清理藏品详细考证作者生平时,才发现这幅画“为至可宝贵之品”。目前,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王渊的一幅《山桃锦鸡图》。


以购买之名行资助之实


李劼人早年收藏字画,除了爱好,也在于他看到了当时古人字画在四川是个富矿。翻开李劼人书信,可以看到他曾告诉子女,自己收藏品中的“神品、极品”,大多是抗战时期流入四川,1949年后散失的。他惟一遗憾的是,很多好东西都因为他当时没钱而失之交臂。


李劼人收藏字画,更多还是以购买之名行资助之实。巴金的堂弟李西舲,曾请人介绍与李劼人认识,欲出售明清名人书画给他。李劼人买了部分卷轴后,写信告诉对方,“惜乎我亦不甚宽裕,未必能多所收买。”但他很热心,把李西舲的5件字画送到居住的菱窠附近的学校出售。


李劼人曾在给子女的信中如此解释,“现在成都一般知识分子,收入在三四十元之间的,生活特别困难。为了生活,只得将所存旧字画,贱价求售。我之买字画,实多半出于救济。”后来因自身经济的窘迫停止了收买,他为此感到非常难过。


编辑:杜畅 原文地址:http://www.zgscys.com/market/20170223/64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神经大王
  • 张献忠的风流情史 霸占王妃纳妻妾300余名,没有一
  • 林徽因在李庄
  • 昔日蜀中花木兰牵线乡镇变“红娘”
  • “文妖”潘柳黛曾恶骂张爱玲:她曾追两条街买臭豆腐干
  • 杜甫一家在成都的日子
  • 关键字李劼人


  • 分享:
  • 联系方式

  • 电话/Tel:028-69891838
  • 地址/Add: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一段99号3110
  • 邮箱/mail:scysw@zgscys.com
  • 扫一扫加关注四川艺术网
    底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7 zgscys.com 蜀ICP:备13020192号 版权所有 四川艺术网优源聚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艺术品经营单位 编号:510106180001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川网文[2016] 7142-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