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达州市开江县梅家乡街道中段的仁德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年,为石质结构单拱大桥,跨度内径30米,高15米,桥宽7.7米,两端各有石梯37级,桥面四角各有护桥石狮1尊。梅家河由北向南经大桥拱下而过。
相传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时,湖北麻城一罗姓人家移民四川开江梅家坝。至清道光年间,逐渐为这一带的望族。一日,罗氏测风水,发现梅家河上游有一天然“石龙”,事关罗家子孙昌盛。于是决定建一石拱桥,镇锁石龙,同时也方便两岸民众过河。
一座石拱桥很快建起来了,但是拱顶正中缺一卡石,许多工匠都争先恐后前来量尺寸,打来的卡石却都不中用。工头急得团团转,无计可施之际,一位姓鲁的老石匠走来,自告奋勇请求一试。工头见他衣裳褴褛,其貌不扬,让其离开。
石场旁住着一老太婆,为人善良。老太婆见鲁石匠可怜,煮了两个荷包蛋端给他吃。饭后,鲁石匠听得后屋有猪叫,于是打了一个石槽送给老太婆,并对她说:“我没有什么钱物酬谢您,只有给您打一个石槽,包您喂猪条条壮,年年有肉吃。如果有人来买这个石槽,您要多少钱他们准会给您多少钱,卖的钱足够你养老了。”离开梅家坝时,鲁石匠对路人说:“石场旁边的老太婆那里有一个石猪槽,可以做卡石。”
一位石匠得此消息后,立即如实相告工头。工头半信半疑地说:“好吧,你们先抬来试一试。”工匠们从老太婆那里把石槽抬了来,说也凑巧,这个石槽嵌上去不大不小,刚合适。工头只好出高价买了这块石槽,大桥顺利竣工。
此事轰动了整个梅家坝,一时观者如潮。特别是曾经打过卡石的工匠们,想把石槽取出来研究一番,可怎么也取不出来。于是,人们都说那个打石槽的鲁石匠一定是祖师爷鲁班下凡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