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前,川西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一年四季竹树茂盛,繁花似锦,几无秋天。那个时候,满城到处生长着荔枝,张藉《成都曲》载:“锦水近西烟炎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荔枝熟透了,挂满了山坡,一片片如红色玛瑙,映衬着锦水红绿相间。还可见木棉花开景象,“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梅园芙蓉满城
唐宋时成都有很多园林,栽花种草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官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竞相秀色,著名的就有东园、西园、中园、合江园、施家园,瑶林庄和房季可园等。唐代韦皋在东门两江汇合处开出合江园,遍种花树,建起芳华楼。秋高气爽,男女人等在江里泛舟,登岸游园,摆上酒菜宴饮,园内繁花似锦,满江透香。
五代时,王建把合江园划为皇家宫苑,称之为别苑。苑中种满了各种梅花,并派员管理,详细记录。后来陆游记载说,在梅花初开时,监苑官每一天要向宫中报告,观察花开进度。报到花开五分,皇宫人员就组织来游玩赏花,在苑中设宴,边饮边看,可见当时皇家赏梅的重要。
后蜀孟昶时,梅苑里又种下奇花异草。春秋奇花盛开时节,孟昶就令在园中大摆宴席,举办赏花大会,车马官船水陆并进,游人簇拥,把个梅苑挤得满满当当。费氏花蕊夫人在园中观看,每每忘情留连。花蕊夫人也很喜欢芙蓉花,有人把绘有芙蓉花的团扇展示给花蕊夫人看,花蕊夫人一见倾心。孟昶又令在城墙上遍种芙蓉。秋天芙蓉花开,人们游城墙赏花,穿戴一新,挂着饰物,绮罗飘然,成队而行。
西园乔木不知秋
东园是宋代益州路兵马铃辖种植园的后园,园内气势恢弘,馆舍茅亭星罗棋布,廊台楼榭错落相映,名花佳木环绕,假山流水。喷泉清泉池是东园的一大胜景,因为有两眼泉,又叫双泉。李良臣在《铃辖厅东园记》说:“偶以新皋破地而出,从而导之,则故泉继发……
那时没有电没有水泵,不可能抽水作喷泉,而是在泉水边堆出一山新土,从高处引水到土堆,再用竹管打通竹节引导到假山上喷流而下,源源不断,成为早期的园林假山喷泉始祖,这也可见当时成都园林艺术的高超。
西园是后蜀一个官员的私园,宋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改造,成为当时成都最大的园林。吴师孟《重修西楼记》说:“成都总府,政体雄伟,为天下蕃镇之冠。兹楼之名,实闻四方。”
西园的主体是玉溪堂,后面是一片荷塘,秋阳下莲蓬点点,是纳凉休憩的上乘居所。与池塘相隔不远,西园的北边是一座高高的雪峰楼,在楼上近观锦水胜景,远眺西北雪峰。园中还建起一处高百尺的观月台,四周是月季桂花飘香,中秋临风赏月,品着月饼,喝着美酒,如临月中仙境。
西楼又是西园里最有名的地方,这里是最高地方官的住所,是大员下榻的地方。中秋和九九重阳节,官家都在西楼宴饮,组织西园游乐,十分热闹。
桐叶题诗大慈寺
最浪漫的,还是发生在前蜀时期大慈寺的一段“红叶恋情”。
宋《玉溪论事》记载了这段浪漫恋情:侯继图是前蜀人,出身书香门第,他做官平庸,却很喜欢游山玩水,饱览名胜古迹。中秋节这天,侯继图一个人游大慈寺,站在大慈寺高楼上凭栏观景。这时一阵风起,一片巴掌大梧桐叶飘到了他的脚下。题诗说:“拭翠敛蛾眉,为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为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桐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意。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
题诗有点长,按说一片桐叶难以写下。题诗字体清秀,寓意浓厚,侯继图十分珍爱,他把树叶带回家珍藏起来,也没想到日后真的交上好运。
几年后,在媒人的撮合下,侯继图和成都一名大家闺秀任氏结为夫妻。任氏不仅容貌娇好,且通诗文,侯继图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官,对这桩婚姻内心颇为不满。一次,任氏偶然发现了侯继图收藏的那片桐叶题诗,十分惊讶,这正是她几年前游大慈寺所题,随手放飞。
任氏问侯继图,这片桐叶怎么会在他这里?侯继图如实说,那是他几年前游大慈寺偶然捡到,一直保存下来,他并不知道眼前的妻子就是这片桐叶的题诗人。这真是上天安排的有缘人,任氏对侯继图从此倾心相待。
侯继图也一路青云,后来官至尚书,深得王建赏识。
相关推荐
相关排行